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
2020-08-01 13:34:35
北斗三号正式开通,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
这意味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是我国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也代表我国占领了大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
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北京举行,仪式上宣布了正式开通。消息发布后,北斗导航板块整体上涨,北斗星通涨超4%,乾照光电涨3.04%,铂力特、隆盛科技等纷纷跟涨。
据了解,目前中国已经建成了集芯片,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为一体的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并作为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标准,在大众消费大规模应用。伴随着5G移动通信、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持续发展,以及与北斗系统的进一步融合,将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占领了大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
此前的6月23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成功发射,意味着30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全部到位,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这比原计划提前了半年,意味着我国拥有了自己的卫星导航体系,是我国成为世界大国的重要标志,也代表我国占领了大国竞争的科技制高点。
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星座部署完成后,联合国外空司专门发来视频,祝贺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肯定北斗系统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赞赏北斗系统在和平利用外太空、参与联合国空间活动国际合作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近两年时间,我们以平均每月发射1.2颗北斗卫星的高密度,刷新了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组网速度世界纪录。”
据人民网报道,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紧密的巨型复杂航天系统。从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立项,到如今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发射任务完成,中国北斗人用26年的时间实现了55颗卫星的研制发射。项目启动以来,已在全国范围内动员了400多个单位和30多万名科技人员参与研发。
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克服了许多困难。例如,据北京日报报道,由于我国北斗系统不能像美国GPS那样,在全球建立地面站,为了解决境外卫星的数据传输通道,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北斗三号研制团队攻克了星座星间链路技术,采取星间、星地传输功能一体化设计,实现了卫星与卫星、卫星与地面站的链路互通,也就是说,虽然“看不见”在地球另一面的北斗卫星,但用北斗卫星的星间链路同样能与它们取得联系。
此外,为了提高卫星在轨服务的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使卫星的设计寿命达到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据经济日报报道,北斗三号作为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建设“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步,与北斗二号相比不是简单迭代更新,而是巨大的历史性跨越。不仅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短报文通信等北斗特色服务进一步强大,定位精度也将赶超GPS。
其中,短报文通信可谓北斗系统的“独门绝技”。在北斗三号系统中,用户与用户、用户与中心控制系统间可实现双向简短数字报文通信,并且字数从最初一次发送120个提升到一次发送1200个。用户遇到突发情况时无需字斟句酌,足以将情节一次性说清楚,还可发送图片等信息,应用场景更为丰富。
“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
首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曾说:“北斗的应用只受人类想象力的限制”。在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之前,相关应用已经为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助益。
近年来已经在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共享单车便是一个例子。通过北斗高精度导航定位芯片接入北斗地基增强网后,共享单车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只有将单车停在划定的停车范围内,App才会正常结账,否则系统会发出警告,并收取额外调度费用。
据新京报报道,该芯片不仅使共享单车企业能够更准确追踪车辆和运维位置,还可以结合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智能调度运营,优化车辆调派。平台数据同时向政府主管部门和共享单车企业开放,据某共享单车企业总经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曹红杰介绍,根据平台数据,政府相关部门会对共享单车高度聚集的地区进行预警,一旦短期内聚集太多,形成“潮汐”效应,就派出卡车迅速运走,共享单车企业也进行车辆疏解和调配。
这体现出北斗系统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最大的区别。据介绍,北斗用户不但自己知道“我在哪”,还能告诉别人“我在哪”“在干什么”。据人民网报道,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介绍说“这一招很管用,比如突发地震、海上遇险时,在其他通信手段失效的情况下,北斗短报文通信可以成为传递求救信息、拯救生命的最后保险索。”因此,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可以提供星基增强、国际搜救、精密单点定位、地基增强等多样化服务,能更好地满足用户的多元化需求。
此外,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发布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 2019年底,国内超过650万辆营运车辆、4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约8万辆公交车应用了北斗系统。
在“智慧长江”建设过程中,北斗系统也将做出重要贡献。据了解,有关部门计划完成长江航务系统近800艘公务船、2000艘社会船舶单北斗船载终端安装和基于北斗的内河遇险报警管理系统、航运信息公共服务系统建设工作。
未来在交通领域,北斗导航将在自由流收费、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海上搜救、港口自动化作业和集疏运调度等业务中起到重要作用。而在在很多其它行业,例如农业水利、燃气管网、文物保护、工程建设,乃至电信、金融等,北斗导航也将有更加广阔和深入的应用。
据了解,“北斗”指北斗七星,七颗亮星分贝名为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它们在天空排列成斗(或勺)形,北斗七星常被当作指示方向和认识星座的重要标志,故我国卫星导航系统取名“北斗”。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比原计划提前半年全面完成。
1994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启动建设。20多年间,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共组织了44次北斗发射任务,利用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将4颗北斗一号试验卫星、55颗北斗二号和北斗三号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任务成功率100%。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37个国家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签下了合作协议。随着全球组网的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未来的国际应用空间将会不断扩展。
资料显示,为提高卫星在轨服务可靠性,北斗三号卫星采取了多项可靠性措施,卫星设计寿命达12年,达到国际导航卫星的先进水平,为北斗系统服务的连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保证。
此外,北斗系统的水平和高程定位精度实测均优于5米,通过遍布全国2600个地基增强站组成的地基增强系统,可提供米级、分米级、厘米级等增强定位精度服务。